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园地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活动>>正文
 
中秋节日趣味活动——“馅料C位争夺战”
2025-10-12 14:08  

中秋佳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这个节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的关键词从来都是“团圆”“美味”和“仪式感”,而月饼,就是这仪式感的窗口。 就在2025年10月3日-6日,设计艺术学院学生会举行“中秋月饼最心选,馅料C位争夺战”活动。



     活动一上线,同学们都踊跃的报名参加!大家“Pick”自己心尖上的月饼馅:从江南桂花的清雅到广式莲蓉的醇厚,从创新流心的巧思到非遗工艺的传承,每一份投稿照片都是天美学子对中秋文化的一次个性化解读。其中的活动环节也十分有趣,大家都各有各的喜好,其“激烈性”并非停留在味觉偏好的表层竞争,而是深层次的文化符号博弈与审美价值论争。

学生投稿

投稿人1


    小时候,我总觉得中秋的月亮是甜的,因为总有一块甜蜜细腻的莲蓉月饼陪在身边。

    莲蓉的香甜最让我着迷。它不像其他馅料那样花哨,就是简简单单的甜,却甜得恰到好处。咬开金黄酥皮,莲蓉在舌尖慢慢融化,里面配合着咸蛋黄的咸香,那种绵密细腻的温柔,至今想起仍会心动。

    儿时的中秋节一家人会围坐在阳台赏月。月光如水洒在每个人身上,妈妈总会把月饼切成小块,分到我们手里,莲蓉的香甜和月光的清辉在嘴里交融。那时不懂什么苦难,只觉得有月饼吃、有家人陪的夜晚,就是最幸福的时光。


投稿人2


    小时候过中秋会很正式地拿刀叉把月饼分成三瓣或者六瓣,这样就能和爸妈一起吃一块月饼了。还记得那时候月饼包装里会送塑料的刀叉,我很喜欢那个,感觉就像过家家当大厨一样好玩。

     小学的时候,学校还会专门选出一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一起做手作月饼,那会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活动,有趣又可以吃到自己做的月饼,当然也有可以少上课的缘故吧。月饼做完后,会有多出来的红豆沙馅料,大家都会争抢着去揪一坨下来吃,香甜可口又不腻嘴。


投稿人3


    现在好怀念那个时候啊!我第一次做月饼,是在去年中秋。妈妈拿出家里的老月饼模子,说:“试试看。”我手忙脚乱,皮擀得厚一块薄一块,豆沙馅漏了出来。妈妈接过手:“要这样搓圆。”她轻轻一转,面团就乖乖变成球状。我们把面团放进木模,用力一压——一个月饼做好了,花纹清清楚楚。烤的时候,满屋都是香味。爸爸尝了一口,点点头:“不错。”虽然形状不太规整,但配着茶吃,甜得刚好。现在我又拿出那个模子。今年,我想试试莲蓉馅的。做月饼成了我家过节的一部分,简单,却让人期待。


 这场活动不仅让大家在投票、分享里过足了瘾,更把中秋的团圆味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揉进了每一次互动里。

此次中秋节活动不仅是一次味觉的票选,更是天美学子以艺术视角对中秋文化的解构与重构。它让传统节俗在青春创意中找到新的表达,也让每一位参与者在投票与创作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对中秋文化的深度叩问与情感联结。


在此,

中秋佳节祝愿大家:

花好月圆,

天涯共赏婵娟,

千里能寄相思,

所遇皆满,所行皆顺遂,

 愿中秋喜乐,万事胜意。  

中秋佳节,

 阖家团圆,幸福绵长。

怀揣此刻的温暖,

奔赴秋日的美好,

祝广大天美师生,  

月圆人安,情意常在。

度过一个温馨美满的中秋假期!










关闭窗口

All Contents © Copyright  天津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13602号-1    |  津教备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