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工艺美术系优秀毕业作品入选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年刊《New Glass Review 45》

《盲道》
随着 2025 年毕业季的来临,我校工艺美术系毕业展在天美艺术街区盛大启幕。展览现场佳作云集,其中玻璃方向学生叶楚楚同学的毕业创作《盲道》脱颖而出,不仅依据我校毕业设计评分细则,经教师专家们的严格评审后荣获学院奖,作为优秀毕业作品在天美艺术空间 - 圆形剧场展出,更于今年 5 月成功入选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年刊《New Glass Review 45》,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年刊《New Glass Review 45》
《盲道》以独特的视角聚焦社会议题,巧妙地运用玻璃材质的脆弱性与透明性,传递出对视障人士的深切关爱。叶楚楚在创作中,通过玻璃窑制成型工艺与酸蚀肌理处理,将玻璃 “易碎” 的物理属性转化为对视障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诸多困境的隐喻;而玻璃的透明特质,本应象征 “可见”,却在作品中被赋予新义,映射出大众对视障群体需求的 “不可见”。这种将材质特性与社会观察深度融合的创作手法,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工艺展示,饱含人文关怀与思想深度。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年刊《New Glass Review》在全球玻璃艺术领域极具权威性,其评审以 “创新性、技术突破与概念深度” 为核心标准。此次年刊评选竞争异常激烈,叶楚楚的作品从来自 52 个国家的 778 位个人及合作创作者提交的 2176 张图片中脱颖而出。作品在玻璃工艺的复杂性与概念叙事之间达成了精妙平衡,契合全球艺术界 “艺术介入现实” 的创作趋势,展现出区别于传统装饰性玻璃艺术的当代性。

作为为数不多入选该年刊的中国玻璃艺术家,叶楚楚同学作品此次入选,不仅是个人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也是对我校工艺美术系教学理念与成果的生动诠释,更为众多学子树立了艺术创作应兼具社会责任感与国际视野的榜样。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叶楚楚同学这样的优秀学子,以艺术为桥梁,传递中国声音,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介绍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由康宁公司于1951年创立,作为其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博物馆每年迎接来自全球的30多万游客,其庞大的园区内设有世界上最全面的玻璃艺术收藏、世界上最重要的玻璃图书馆,以及全球顶级的玻璃工作室之一。博物馆的藏品包含超过5万件物品,代表了超过3500年的历史,从古代埃及法老的物品到当代雕塑均有涉及。博物馆训练有素的策展人和馆长积极获取材料;与馆长、图书馆员、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家合作,开展独特的馆内和馆外展览;进行并发表详尽的研究;举办众多艺术家驻留项目和公开演示;还会展示当代玻璃吹制的日常演示。康宁玻璃博物馆目前在全球15个国家开展关于玻璃的工作。
介绍
《New Glass Review》
《New Glass Review》作为康宁玻璃博物馆的标志性出版物,源于1975年一次开创性的会议,当时工作室玻璃运动(Studio Glass)的早期领导者们意识到,这个蓬勃发展的领域需要一个交流的场所,一个能让人们了解其他艺术家、设计师、收藏家、博物馆以及爱好者作品的地方。四年后,展览《New Glass: a worldwide survey》将工作室玻璃运动推广到了美国和欧洲各地,《New Glass Review》也由此诞生。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年刊《New Glass Review 45》《New Glass Review》作为康宁玻璃博物馆的标志性出版物,源于1975年一次开创性的会议,当时工作室玻璃运动(Studio Glass)的早期领导者们意识到,这个蓬勃发展的领域需要一个交流的场所,一个能让

自1980年起,该刊每年面向全球征集作品,从学生到知名艺术家均可投稿。多数年份会收到超50国约1000份投稿,由康宁策展人、学者和知名艺术家组成的评审小组筛选,最终仅100件具时效性与创新性的玻璃项目入选出版,旨在激发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这种神奇的材料,以及那些富有表现力地运用它的创作者们。
入选作品将被收入Raknow图书馆档案中,可供研究人员实地申请调阅。该图书馆全称为 Juliette K. and Leonard S. Rakow Research Library,这是世界上关于玻璃艺术、历史和科学的最全面的已出版资料收藏地。该图书馆的使命是获取、整理、保存和提供所有形式和语言的与玻璃相关的资料。图书馆通过书籍、物品、材料和故事来诠释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这些故事跨越了塑造玻璃历史的文化和时代。
入选作品及作者介绍

作者:叶楚楚
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玻璃专业21级学生

作品:《盲道》
创作说明:中国有1700万视障人士,却鲜少出现在公共视野。作者通过采访在职盲人、盲校学生揭示城市盲道常常有破损或被占用的现象。作品由玻璃盲道与真实盲道组成,两种材质的盲道形成视觉上的反差。作品以艺术介入的方式,呼吁大众关注盲人出行权益,保护盲道,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创作时间:2024年
指导老师:彭怡
叶楚楚:彭老师经常在学生创作初期提出“为什么用玻璃”这个问题,她说若有更好的材料表达作品主题,可以不用玻璃。这种引导式的提问促使我思考玻璃的特性,再结合我对边缘人群的观察与思考,我将玻璃的“透明性”与盲道的“被忽视性”相结合转化,创作出了《盲道》这组作品。同时该作品作为我申请国外院校的作品集项目之一,收到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珠宝与金属专业、陶瓷与玻璃专业两封录取通知书,我计划将于今年九月前往该校继续深造。
导师介绍
彭怡
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英国桑德兰大学玻璃艺术博士,主要研究传统灯工玻璃与现代灯工工艺结合与再创作。博士课题:“跨文化灯工玻璃艺术-在东西方文化背景影响下创意性运用灯工玻璃工艺到当代玻璃艺术中”。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玻璃艺术展览,两次入选英国玻璃艺术双年展,英国国际玻璃艺术节,国际北部印刷双年展,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等,同时作品被德国Alexander Tutsek-Stiftung基金会,醴陵瓷谷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青岛市美术馆收藏。主持完成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灯工玻璃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同时主持完成天津美术学院创新能力引导发展项目“玻璃创意礼品创新创业课程”,“十三五”综合投资项目“英国桑德兰大学 Jeffrey Sarminento博士玻璃丝网印教学”,以及参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创作构想研究”,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陶瓷窑变文创产品研发与应用研究”,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基于国家文化战略的工艺美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
作品细节展示





作品《盲道》在天美艺术空间-圆形剧场展示效果